
8月17日,隨著“山河號”盾構機刀盤破土而出,濟南黃崗路黃河隧道勝利貫通。捷報傳來時,中鐵十四局黃崗路黃河隧道項目物資管理部部長劉浩和倉庫管理員鄒齊偉正在倉庫進行最后一次盤點。
“管片防水材料、定位棒、剪力銷……全部用完,零剩余?!编u齊偉的聲音里難掩激動。與隧道順利貫通同步實現的還有盾構物資“零剩余”,這場貫穿隧道建設始終的物資管理“繡花活”,也隨著隧道貫通畫上圓滿句號。
“物資管理可不是簡單的出庫入庫?!编u齊偉說。每天,當物資倉庫的卷簾門緩緩升起,他走進倉庫,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機,掃描大件存放區的“定位棒”。
“庫存2160根,這個數量可以滿足現場3天的使用量了?!编u齊偉在記事本上輕輕畫了一個勾。這座整潔有序的倉庫,正是盾構機高效運轉的“糧倉”。
整齊的物資倉庫(趙榮發 攝)
走進倉庫,千余項物資被科學劃分。配件類、耗材類、電器類、防護類等區域一目了然;油脂泵泵桿、拼裝機負壓開關等精密配件,被妥善安置在定制泡沫卡槽中;管片螺栓、剪力銷碼擺放成整齊的立方體;就連油漆桶的標識都統一朝外。
盾構機在地下掘進,一個小配件缺位都可能延誤進度,尤其在黃河水下施工,絲毫馬虎都可能引發風險。
為匹配盾構掘進的“快節奏”,劉浩帶領團隊主動出擊,將物資管理從“被動補庫”轉向“主動謀劃”。每月初,物資部的辦公室總是格外忙碌,工程部報來了掘進計劃,機電部列出刀具更換需求,鄒齊偉則手持實時庫存臺賬逐一核對。
在計算循環水氣管需求量時,鄒齊偉根據掘進160環的計劃,加上5%的預留量,寫下了168根的采購計劃。劉浩卻提醒道:“公司庫房管理系統顯示其他項目有200根同型號閑置水管,可以協調調配,既省采購時間又降成本?!边@樣的跨項目協同,如今已成為物資管理的常態,有效杜絕了“有閑置仍采購”的現象。
盾構施工現場(趙榮發 攝)
物資入場驗收更是嚴格把關。一批管片螺栓運抵現場,鄒齊偉與盾構地面主管石連臣隨即開始聯合驗收。石連臣在檢測中發現,部分螺栓同軸度不達標?!斑@5根彎曲過大,影響安裝,必須退貨!”鄒齊偉當即拍照留存,并通知供應商現場確認。劉浩表示,僅去年他們就攔截了5批不合格物資,牢牢守住“入口關”。
在領用環節,項目嚴格執行“以舊換新”制度。起初,掘進班班長文明明對此不解,“用完的密封件為何非要交回?”直到鄒齊偉拿出舊件影像資料,指出安裝角度偏差導致的磨損問題,文明明才恍然大悟。隨后,他組織班組練起了標準化安裝技巧,不僅延長了密封件壽命,更實現了物資使用“零損耗”。后來,倉庫中的舊件都成了“活教材”,每一件都標注損壞原因。
從需求提報、跨項目調配,到聯合驗收、以舊換新,這套精細化管理“組合拳”,讓千余項盾構物資真正實現了“物盡其用”。據項目物資臺賬統計,隧道建設所需的管片螺栓、定位棒等核心耗材剩余量不到0.3%,循環水氣管、密封件等輔助物資利用率達99.8%,甚至連油漆、焊條等小額耗材都實現了按需領用、零積壓。
站在貫通的隧道中,項目高級工程師周祥感慨道:“盾構掘進是硬功夫,物資管理卻是繡花活。”正是這份精益求精的細致,不僅為世界最大直徑水下盾構隧道的建設筑牢物資保障,更以99.5%以上的物資利用率,書寫了項目降本增效與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備13048414號 地址:北京市復興路四十號 郵編:100855